今日房车
今日房车 首页 > 自驾 > 经典线路 > 文章详情
江浙赣闽纵贯线(连云港-三明)之沿途风物
原创
发布人:今日房车 发布时间:2022-04-12

1.花果山风鹅

花果山风鹅是江苏灌云县特产。其采用沂河淌及周边地区的绿色鹅源,运用风鹅低盐嫩化技术,经过63道工序精致加工而成。成品呈酱黄色,皮薄,肉质致密,有嚼劲,老嫩适中。

2.砂锅炖驴肉

砂锅炖驴肉是连云港地区的传统名菜。制作时一般选用驴脯肉,切成一寸见方的块,用铁签子扎眼,下锅煮透后,用凉水浸泡一小时;然后,砂锅上火,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葱姜蒜等佐料爆香,再放入驴肉及其他配料,加入鸡汤,置入料包,大火烧开,改小火慢炖两个小时,待肉酥烂,汤色棕黄即可上桌。

3.海州五大宫调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又称“海州五大调”或“海州宫调牌子曲”,是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它是江苏明清俗曲重要的一脉,也是古老“诸宫调”的宝贵遗存,对我国民间音乐乃至民间曲艺研究具有难得的实证价值。

4.汪恕有滴醋

汪恕有滴醋是连云港市的传统名优特产,始创于清康熙十四年。创始人汪懿余起初在家中建立一个作坊,用简单工具生产数量有限的“老糖”,后来改为生产食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且为了生意上的方便,起了店号叫“恕有”。由于汪氏做的醋酸度甜香醇和,味美津香,每次食用只需几滴则醇香弥足,故称之为“滴醋”,汪恕有滴醋从此就作为产品的正式名称流传了下来。

5.淮安茶馓

淮安茶馓始创于清朝末年,因为当时茶馓做得最好的人姓岳,故又名“岳家茶馓”,又因岳氏的家宅靠近淮安城鼓楼,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鼓楼茶馓”。其基本做法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的环状物,然后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可干吃,也可用开水冲泡着吃。

6.淮安蒲菜

蒲菜入宴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淮安水乡泽国,盛产芦蒲,不但食用蒲菜的历史悠久,而且一直传承至今。淮安蒲菜的食用部分为幼嫩叶鞘包裹而成的假茎,菜体洁白如玉,圆润饱满,生食鲜嫩多汁,清香微甜,无涩味;熟食爽嫩柔软,无渣。

7.高邮鸭(蛋)

具有千年饲养历史的高邮麻鸭为全国三大优良鸭系之一,其个头大,毛皮紧,潜水深,觅食力强,一般都在水网地区放养,多食鱼虾。高邮湖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不仅为高邮麻鸭提供了理想的饵料,也保证了高邮鸭蛋的出色品质。清朝老饕袁枚曾在《随园食单》中点名高邮鸭蛋:“腌蛋(即咸鸭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著名作家汪曾祺更是处处不忘推介家乡特产——高邮鸭蛋。

8.高邮湖大闸蟹

在国内食客口中,高邮湖大闸蟹远没有阳澄湖大闸蟹那么有名,但在北宋时,著名词人秦少游已将高邮湖大闸蟹作为土特产赠予苏轼。与其他地区的大闸蟹相比,高邮湖大闸蟹有这样几大特征:背青,肚亮,爪金,膏红,腥气大,后蟹足、蟹腿的肌肉弹性好,吃起来口感紧实。

9.高邮民歌

高邮民歌是高邮湖以及里下河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曲,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儿歌、对歌等,它既有苏南民歌柔婉的特点,又有北方民歌爽朗的气质,节奏婉转轻盈,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其经典作品有《数鸭蛋》《高邮西北乡》《送夫参军》等。

10.秦邮董糖

秦邮董糖又叫酥糖或董酥糖,是高邮地区的传统名点,因此糖为明朝翰林编修董璘所制,故名。董糖每块长约3厘米,宽、厚各约1.5厘米,用糯米粉、芝麻、白糖、麦芽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每块又由48层软片组成,厚薄均匀,层次分明,入口酥软,味道甜美,老少皆宜。

11.扬州漆器

扬州漆器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是我国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其制作技艺共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百宝嵌、楠木雕漆砂砚、磨漆画制作十大门类。产品有屏风、地屏、挂屏、台屏、衣柜、酒柜及各式桌、椅、几、凳、瓶、盘等三百多种。

12.邵伯菱

邵伯菱是扬州市特产。古代邵伯是苏北运河段上的重镇,秋季菱角收获的季节,乘客经过此地必争相购菱,在船上剥菱消遣。邵伯菱鲜菱为淡绿色,绿中泛白,生食清脆爽口带甜味,煮熟后为淡黄色,香如核桃,味似板栗。

13.扬州三丁包

扬州三丁包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所谓三丁,即鸡丁、肉丁、笋丁,且鸡丁需选用隔年母鸡,既肥且嫩,肉丁选用五花肋条,膘头适中,笋丁根据季节选用鲜笋。鸡、肉、笋三种原料按1:2:1的比例搭配,要求鸡丁大、肉丁中、笋丁小,颗粒分明,其制作的精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蒸熟后,外皮吸足了馅料的卤汁,松软鲜美,馅心则咸中带甜,甜中有脆,油而不腻。

14.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的织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已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但云锦这一名称的使用却非常晚,直至清道光年间才因南京的“云锦织所”而得名,并广泛使用。织造云锦的操作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且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因为这种工艺至今无法用机器替代,故有“寸金寸锦”之说。

15.南京雨花茶

南京雨花茶创制于20世纪50年代,属于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当茶芽萌生至一芽三叶时,于清明前采一芽一叶,经过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然后涂乌柏油手炒而成。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则齿颊留芳,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16.金陵盐水鸭

盐水鸭又叫桂花鸭,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因南京别称金陵,故名金陵盐水鸭;又因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的盐水鸭色味最佳,于是又有桂花鸭之名。盐水鸭的制法迥异于其他卤酱腌腊制品,它是采用低温煮制的方式进行加工,从而使鸭肉的肌肉中保留有大量水分,吃起来口感嫩爽、味道鲜香。

17.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是我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20世纪以后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如今已扩展到“十里秦淮”东侧五里的风光带上。灯会主要是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寄托民众的良好愿望。目前,它已成为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8.镇江香醋

镇江香醋创制于1840年,属于黑醋、乌醋品类。其主要以糯米为原料,通过独特的固态分层发酵工艺酿造而成。成品具有“色、香、酸、醇、浓”五大特色,且酸味柔和,富有独特香气,与山西醋相比,镇江香醋的最大特点在于微甜,非常适合蘸食。

19.肴肉

肴肉又名水晶肴蹄,简称肴肉,是江苏镇江的传统名菜,曾在开国大典上作为冷碟上桌。传说明朝末年,镇江一酒店老板误将硝当做盐用以腌制蹄髈,却不舍得丢掉,便用盐水泡洗后做了自己吃,没想到香味扑鼻。后来在街里传开,大家纷纷慕名前来品尝,并称其为“硝肉”,因其名不雅,于是改为“肴肉”。直至今天,肴肉制作时依然采用特殊工艺加硝腌制。

20.镇江锅盖面

镇江锅盖面又称镇江小刀面,关于它的传说很多,但最终指向都是误将小锅盖放进了面锅里。虽说锅盖面的吃法早在清朝时已开始流行,但真正以“镇江锅盖面”之名流传却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锅盖面之所以好吃,根本原因不在于面锅里煮锅盖,而是其面条经过了类似竹升面的充分压制,从而使其入口筋道,再加上精制的底料,汤、面相得益彰,最终赢得了“江南天下第一面”的美誉。

21.丹阳黄酒

早在东晋时期即有“云阳(今丹阳)出美酒”的记载,南北朝时期则已负有盛名,由此可见丹阳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丹阳黄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采用淋饭法工艺精酿而成。成品色橙黄有光,鲜甜香美,有独特的曲香风味,且越陈越香,是我国甜黄酒的典范。

22.常州三宝(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

常州梳篦制作技艺形成于东晋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其制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制作规模也超过历代。直至今天,常州仍然保留有篦箕巷这一地名,当年这里曾是常州梳篦业的核心聚集区。如今常州梳篦已超脱了发饰的实用功能,成为了收藏把玩的工艺品。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雕刻时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图案,然后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故名留青竹刻。竹筠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黄;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留青竹刻正是充分利用这种质地和色泽变化的差异,采取青筠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的雕刻方式,使雕刻出的图案层次分明,且有色彩从深到浅,自然退晕效果。这也正是留青竹刻的魅力所在。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刺绣工艺。由常州现代刺绣工艺家杨守玉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其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非常适合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

23.常州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事实就是一种油酥烧饼,之所以叫麻糕是因为其浑身粘满了芝麻。其一般有咸、甜、椒盐三种风味,只要麻糕一出炉,香味便会扑面而来,吃起来香酥,却不会觉得甜腻。常州当地人通常会将其早上当饭,下午当点心来食用。

24.宜兴紫砂陶

紫砂陶是我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因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名宜兴紫砂陶。紫砂陶的制作工艺始于宋元时期,明正德年间开始出现以紫砂制壶,在往后五百多年中,紫砂壶几乎统治了整个紫砂陶的工艺圈子。直至今天,只要提到紫砂,让人想到的肯定是紫砂壶。事实上,在壶之外,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紫砂制品。

25.阳山水蜜桃

阳山水蜜桃是无锡市特产。清末民初,举人谭梦桃从浙江奉化引入“玉露水蜜”、留学生殷植从日本带回“白凤”、“传十郎”等品种,在阳山地区进行栽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使阳山成为了著名的水蜜桃之乡。阳山水蜜桃果形大、色泽美,皮韧易剥、香气浓郁,汁多味甜,入口即化,有“水做的骨肉”的美誉。

26.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是无锡惠山古镇特产。在明朝时已有关于惠山泥人的记载,到清中后期,惠山泥人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每逢入秋便会有数百条货船聚集惠山采购泥人,然后销往苏北、山东及浙江等地。泥人由惠山黑泥模印或捏制而成,其主要品种有小花囡、小如意、小寿星、小佛像、叠罗汉、泥阿福以及鸡、狗、鹅等小禽兽。

27.太湖三宝(银鱼、梅鲚、白虾)

银鱼,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因其在湖中游洄,如银箭离弦故名银鱼。相传吴王食脍有余弃于湖水中,化而成鱼,古亦称脍残鱼。太湖银鱼体细长、洁白如玉、晶莹透亮,肉质鲜嫩细腻,无骨刺、无腥味,营养丰富。梅鲚,又名湖鲚,俗称毛叶鱼、刀鲚,宋代苏东坡称为“银刀”。肉质细嫩,味极鲜美,嫩骨和卵中含有大量的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滋补佳品。太湖渔民通常习惯把刚捕捞起来的梅鲚及时用木炭火缓慢烤干,制出了鲜美而无腥味的梅鲚干,被人们视为席上珍品。白虾因甲壳较薄,色素细胞少,平时身体透明,死后肌肉呈白色,故名。太湖白虾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甚高,可以其为原料做成“碧螺虾仁”、“炒虾饼”和“三虾豆腐”等著名菜品。

28.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大闸蟹又名金爪蟹,因蟹身不沾泥,俗称清水大闸蟹。每年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黄满膏肥,是食用的最佳时节。因其声名远播,市场上冒用其名者甚广,大家可以通过如下四大特征进行辨识:一是青背,阳澄湖蟹壳成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晶莹洁白;三是黄毛,脚毛长黄挺拔;四是金爪,阳澄湖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能八足挺立,双螯腾空。

29.碧螺春茶

碧螺春茶属于绿茶类,主要产于吴县(今苏州吴中区)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因此当地民间称其为洞庭茶。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于是赐名“碧螺春”。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高级的碧螺春,一斤干茶需6-7万个细嫩的茶芽,其名贵程度可见一斑。

30.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今苏州吴中区)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关于苏绣的最早记载始于三国时期,至清朝苏绣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在绣法上则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其主要品类有零剪、戏衣、挂屏等,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

31.苏州卤汁豆腐干

卤汁豆腐干是苏州的传统特产。其采用新鲜圆柱大豆为原料,经备料、除杂、浸泡、磨浆、甩浆、煮浆、凝固、压榨、成型、油炸、卤煮、冷却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在当地宴席上一般作为冷盘出现,同时也是街头巷尾的风味小吃。

32.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其源于宋代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其画面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表现内容主要以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为主。

33.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是浙江安吉县特产。在宋徽宗赵佶著的《大观茶论》中已有关于安吉白茶的记载。上个世纪,人们在安吉的山岭中又数次发现古老的野生白茶树。由此可见,安吉白茶无论从社会意义,还是自然意义上讲,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其成品茶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叶芽如金镶碧鞘,内裹银箭,十分可人。冲泡后,清香高扬且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

34.湖笔

湖笔亦称湖颖,产于湖州善琏镇,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在善琏镇,人们为了纪念蒙恬,专为其修建了蒙恬庙,视其为笔祖供奉。元朝时,因大书画家赵孟頫终日手操湖笔写字作画,从而使湖笔自此蜚声海内外。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笔料的种类则有软毫、兼毫、硬毫三大类三百多个品种。

35.湖州羽毛扇

用羽毛作扇,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湖州羽毛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通常选用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周围芦苇丛中的雁、鹰、鹳、氏鸟、雕和青鸡等野禽的翅尾,后因国家实施珍稀鸟类保护政策,羽毛扇的制作原料转以家禽羽为主,如鹅、鸭羽等。再经过选毛、出片、洗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一道工序制作而成。其花色品类约有百余种,主要品种有诸葛扇、桃形扇、圆形扇、半月扇和绒折扇等。

36.早园笋

早园笋又名元笋、春笋、燕笋等,是浙江德清县特产。每年春节前后,便会陆续破土而出,其色黄带白,壳薄油光,笋脯粗壮嫩白,以鲜、嫩、脆的特点闻名于江浙沪一带。

37.宁国笋干

宁国笋干是竹笋经蒸煮、烘烤制成的一种干菜,其色泽青绿黄亮、香气馥郁,且具有耐贮藏、易保存、易包装运输等优点。食用时方便泡发、烹调,入口则脆香爽口,不愧为“山菜之王”。

38.绩溪山核桃

绩溪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为落叶乔木,俗称小胡桃、小核桃。独特的生长地理环境,使其与同类产品比,具有壳薄,果仁饱满,出仁率高,清香味美,营养成份高的特点。

39.金山时雨茶

金山时雨原名金山茗雾,时雨是皖南一种名茶的代名词,因其产于安徽绩溪县的金山村,故名金山时雨,属于上品绿茶。其成品茶条索紧细,微带白毫,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金黄,品饮味芳香,爽口,回味甘,且非常耐冲泡。清朝末年,每担金山时雨的收购价为200-300银元,但当时一担大米的价钱才4-5个银元,可见其非常金贵。

40.徽墨

徽墨是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特产。其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墨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品种,高级漆烟墨更是会加入麝香、金箔、珍珠粉等贵重原料。

41.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对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的简称。其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典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明清时期,许多辛苦一辈子的徽商,为了叶落归根、光宗耀祖,于是纷纷在家乡修祠堂、树牌坊、建宅第、造水口。尤其在建筑装饰上精雕细琢、不惜工本,这也就给三雕及徽州的能工巧匠创造了展示的舞台。时至今日,歙县、黟县、婺源等地的古镇、古村落、古建筑上保留了大量的三雕作品。

42.徽州漆器

徽州漆器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工艺品,主要产于歙县、岩寺、屯溪等地。髹漆艺人利用当地盛产的生漆为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其品种繁多,不但有家具、容器、日用品、文具和艺术品,而且还有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

43.徽派盆景技艺

徽派盆景技艺是安徽黄山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早在唐朝时期,歙县卖花渔村的花农就开始培育花木盆景。自南宋建都临安,盆景艺术借助徽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得以迅速发展。其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

44.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其以村落布局严谨周密、建筑格局紧凑精细而为人称道。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长达200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逐步形成以砖、木、石三种技艺相得益彰的民间建筑艺术,其中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和谐组合,构成了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基调。

45.臭鳜鱼

臭鳜鱼又称臭桂鱼、桶鲜鱼、腌鲜鱼等,是一道徽州传统名菜。其制作方法非常讲究,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把新鲜鳜鱼放入盛有淡盐水的木桶中腌渍,且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历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的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闻起来似有臭味,吃起来却醇滑爽口,齿颊留香。

46.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于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太平区)三门村的猴坑、猴岗等地,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由于该茶在绿茶尖茶中处于魁首,首创人又名魁成,且产地名为猴坑、猴岗,故得名太平猴魁。其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

47.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由祁门茶农创制于清光绪年间,其以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茶叶制作而成,属于著名的红茶精品。加工好的祁红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冲泡后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48.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绿茶,清光绪年间由徽州当地的谢裕大茶庄所创制,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又因其主要产于安徽黄山一带,所以也被称为徽茶。每年清明谷雨前后,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而成,成品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品饮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49.歙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因其由产于歙州的歙石制作而成,故名歙砚。又因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所产歙石最优,歙砚也被称为龙尾砚。早在唐朝,歙砚已是驰名天下的名砚,以后历朝均对其倍加推崇。歙石的纹理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多种类型,且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因此用其制砚,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50.松萝茶

松萝茶属于绿茶类,创制于明隆庆年间,产于休宁县黄山余脉的松萝山,故名松萝茶。其成品茶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冲泡后汤色绿明,叶底绿嫩;饮后令人神驰心怡。与其他茶相比,松萝茶具有色重、香重、味重的三重显著特点。而且它还是我国著名的药用茶,富有消积滞、油腻、清火、下气、降痰的功效。

51.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主产于歙县境内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故名三潭枇杷。因这三个村落被群山环抱在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边,形成了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的小气候,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而造就了三潭枇杷皮薄肉厚,甜酸适度,柔嫩多汁,细腻化渣,清香爽口的独特品质。

52.婺源绿茶

婺源绿茶是众多茶叶品类中,历史极为悠久的一种,早在唐朝已被著名茶叶专家陆羽记入了《茶经》当中,明清时曾被列为贡茶,且早在18世纪,已远销海外。其成品茶外形紧细圆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

53.荷包红鲤鱼

荷包红鲤鱼是鲤科鲤属鲤鱼的一个变种,主要产于江西婺源县,是当地独有的传统养殖鱼类,因色泽鲜红、头小尾短、背高体宽、背部隆起、腹部肥大、形似荷包而得名。其肉质肥美细嫩,汤鲜味美,肥而不腻,香而无腥,除食用观赏外,还具有“妊安孕,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的药用价值。

54.婺源傩舞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属于我国古代长江流域流行的一种传统宗教舞蹈。在表演时,舞者头戴假面具,手执干戚等兵器,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比鬼疫更凶猛狼狞狰的傩神,随着强节奏的鼓点,跳着狂热的舞蹈来驱邪。今日活跃在婺源乡间的傩舞,剧目有《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刘海戏金蟾》等。

55.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最佳,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类更是繁多庞杂,曾达三千多种品名。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则有青、蓝、红、黄、黑等种类,而且每种又会细分出许多小品类,诸如红釉,又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品种。

56.高岭土煨肉

高岭土煨肉,是景德镇名菜,其源自当地矿工用高龄瓷土泥和荷叶包裹土猪肉,用炭火煨烤这一吃法。因其香味悠浓,味道鲜美,所以这一吃法渐渐流传了下来,并走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赣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

57.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乐平,素称赣剧之乡,是赣剧的发源地之一。由明朝至今,随着戏曲的发展和攀比之风盛行,乐平当地在戏台的营建上始终热潮不减,从而使古戏台遍布城乡各地,时至今日,乐平更是被誉为“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与戏台相伴相生的便是其营造技艺,在古戏台的营造中,主要由锯工、大木工、小木工、雕工、泥工、漆工、画工等通力合作,各尽其能,共同来完成。尤其是雕塑技艺凸显了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的超高水平。

58.乐平狗肉

乐平狗肉属于江西特色名菜,其在制法上以清煮白切为主,充分显露了狗肉的本色原味。因为是带皮烹煮,其又有皮糯、肉香、骨酥的特点。在过去多为货郎挑担销售,如今则可以在饭店中吃到。

59.上饶白眉

上饶白眉是上饶市广信区创制的特种绿茶,其满披白毫,外观雪白,外形恰如老寿星的眉毛,故得名上饶白眉。其成品茶外形壮实,条索匀直,白毫满披,色泽绿润;冲泡后则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明亮,叶底嫩绿,实为绿茶珍品。由于鲜叶的嫩度不同,其又可分为白眉银毫、白眉毛尖、白眉翠峰等品种。

60.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是具有岩韵品质特征的乌龙茶,因产于闽北武夷山一带,且茶树多生长于岩峰之中而得名。其属于半发酵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因产茶地点不同,又分有正岩茶、半岩茶、洲茶。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尤以大红袍最为著名。成品茶外形弯条型,色泽乌褐或带墨绿(沙绿、青褐、宝色)。条索紧结、或细紧、或壮结,汤色橙黄至金黄、清澈明亮。香气带花、果香型,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或似水蜜桃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等。

61.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桐木关地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品种,因此被誉为红茶鼻祖。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因贸易繁荣,许多其他小种茶扰乱市场,于是将其称为“正山小种”,特指正宗之意。“正山”也被圈定为桐木及与桐木周边相同海拔地域,只有这里出产的茶,且以同一种传统工艺制作,品质相同,独具桂圆汤味,才能称为正山小种。

62.胡麻饭

胡麻饭俗称麻糍,是武夷山历史最为久远的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时将上好的糯米经水浸透后蒸熟,然后捣烂揉成小团,再拌上芝麻、白糖等即可食用,口感软糯,味道香甜。据传常为神仙待客所用,故又称为“神仙饭”。

63.建瓯锥栗

福建建瓯是锥栗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当地所产锥栗坚果粒大、外观亮泽、果壳薄软、果仁饱满,熟制后具有栗味浓郁、香糯甘饴、甜爽可口的特点。当地百姓习惯用锥栗粉代米给儿童食用,是老少皆宜的天然木本粮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64.建阳桔柚

1984年,当地从日本引进甜春桔柚、大谷伊予柑、红八朔等28个柑桔品种,经过十几年的嫁接选育,而培育出了一个全新的变异品种。2004年,被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命名为建阳桔柚。其具有果大质优、汁多肉脆、清香爽口的特点,而且还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理气健胃、散结止痛、醒酒利尿的药用功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中。

65.北苑贡茶

在历史上,北苑贡茶曾在宋朝茶文化圈里独领风骚数百年,后因宋朝的灭亡而随之衰落。其在制作工艺上集合了当今绿茶的蒸青、黑茶的压制、乌龙茶的焙火等工艺,所以很难给它进行归类。新中国成立后,建瓯当地所生产的北苑贡茶已非曾经的北苑贡茶,而属于乌龙茶的一种。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青褐油润,香气浓郁持久,具有花果香;冲泡后汤色清澈橙黄,叶底肥厚软亮,绿叶红镶边;品饮则滋味醇厚回甘。

特别声明:本内容版权归今日房车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否则将视为侵权。如需转载或者引用本内容,请联系今日房车得到授权方可使用。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内容者,今日房车依法保留追究权。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手机号: 密 码: 忘记密码?|  注册
热门推荐
今日房车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