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是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五谷,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造而成的优质食醋,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享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根据新的质量标准,只有酸度达到6度的醋才能叫“老陈醋”,且无需标注保质期,在山西旅行买醋时别忘了多看一眼说明。
2.剪刀面
剪刀面是山西的一种传统面食,其制法起源于隋朝末年,因制作工具剪刀而得名,又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被称为剪鱼子。
3.剔尖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白面、杂粮面均可用来做剔尖,制作时用特制的铁筷子将剔面板子上的面团快速剔拨成面条,飞入开水锅内,出锅后,面条两头细长,中间稍宽厚,吃起来软而筋道。
4.刀削面
刀削面可以说是山西面食的一张名片,全国各地几乎处处可见它的身影。在山西又以大同刀削面最为有名。刀削面与其他面条相比,不仅有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的独特外形,而且还有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的诱人口感。到山西一定得尝一碗刀削面,离开山西或许能吃到技艺精湛的“刀削面”,却不一定能吃到富有山西特色的臊子。
5.澄泥砚
澄泥砚是四大名砚中唯一一种由泥制成的名砚,它色彩多变,造型独特,在中国砚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山西,降州澄泥砚曾被列为贡砚,由于制作工艺繁复,到清代时几近失传,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版画艺术家蔺永茂携其子蔺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重新做出了传统工艺的澄泥砚,使其在砚海中再次崭露头角。
6.段亩砚
段亩砚产于五台县城南40公里滹沱河南岸的段亩山(又称文山)。当地所产石料有紫、黑、绿三种,尤以紫色最佳。占据如此便利的条件,使得段亩山西麓成为当地有名的“砚乡”。
7.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佛乐是指在佛教胜地五台山寺庙中长期流传的传统佛教音乐。其源于印度佛教音乐,又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成分,成为北方佛乐的代表。演奏乐器由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组合而成,演奏出的音乐具有古朴、典雅、庄重和肃穆的特点,与南方佛乐的婉丽有很大区别。
8.万卷酥
万卷酥是山西五台山的传统特色糕点。相传乾隆皇帝来五台山拜佛时,吃后赞不绝口,从而使五台山万卷酥声名远播。其大体做法就是用上等面粉、胡麻油、碱水酵面和成约一斤的面团,反复擀压成薄片,然后卷合,每卷一次上一层油,最后上烤炉烤制而成。
9.恒山黄芪
恒山黄芪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生长在绵延广阔的恒山背阴山坡上,尤以山下浑源县所产的黄芪质量最好、数量最多,因此浑源县又被誉为“黄芪之乡”。黄芪除了药用,还可以食用,烹肉、泡酒、煮汤都可以放点黄芪。
10.恒山老白干
恒山老白干始产于明代,盛产于清代。1948年,国家以当地四家大型酿酒作坊为基础,成立了山西恒山酒厂(今酒业公司),酿造恒山老白干。恒山老白干系清香型新曲酒,晶莹透明、清香味正、醇和绵软、回甜爽口,色、香、味俱佳。
11.浑源砂器
浑源砂器制作始于唐代,从宋代起当地就涌现出大批砂器工匠,到明清时期砂器制作已有很高名气,并在民间广泛应用。清道光十五年,河东河道总督栗毓美把浑源砂锅带入朝内,得到道光皇帝的赞赏,并被封为“朝廷贡品”,从此,浑源砂器享誉全国。
12.应县滴溜儿
应县滴溜是采用优质玉米面制成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成品滴溜黄莹莹颤悠悠,灿如美玉,细如凝脂,看似柔嫩,实则筋韧,富于弹性。食用时调以醋、盐、葱花、辣椒油,再配以地产的豆腐干、莲花豆、熏鸡蛋,食之必将令人胃口大开。
13.杏瓣儿
杏瓣儿是山西省河曲县的地方传统名点。制作时将杏仁经过煮、泡等工序,先做成去除种皮,且脱毒的白杏瓣儿。最后,把白杏瓣儿和粗糠一起放在锅里干炒,待杏瓣儿变成浅黄色即成。吃的时候香脆可口,且有清肺利痰的功效。
14.河曲民歌
河曲民歌是一种传统民歌音乐。其产生的背景是,河曲当地交通阻隔、土地贫瘠,百姓被迫到内蒙古大青山、河套一带打短工、拉长工,这种年复一年离妻别子的生活,催生出了许多咏叹人间离苦、别绪、思念、期盼的“走西口”民歌,这些民歌又被当地人称为“山曲”。这些山曲多采用非常古朴的比兴、反复、排比、重叠、对称、双关、夸张等手法,且旋律简单、音调高亢、节奏自由,听起来极富感染人的张力。
15.海红果
海红果树源自秦晋蒙三省交界处,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属于我国的稀有果树资源。海红果营养丰富,尤其是钙的含量居百果之首,被誉为果中钙王。其除了鲜食,还可以制成果干、果酱、果酒等产品。
16.油枣
油枣原产于山西兴县,如今在黄河沿岸多地均有种植。其个大、长圆形,成熟后呈暗红色,与其他枣相比,含糖量高,且富有油性,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枣、蜜枣等。
17.黄河滩枣
黄河滩枣通俗讲就是生长在黄河边上的红枣,当地人也叫河畔枣,主要品种为木枣。其主要生长在距黄河五十米至一千五百米范围内的沙滩上,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滩枣颗粒硕大、肉厚核小、甜软润香的特点。
18.山西琉璃
琉璃在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琉璃制作在山西境内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千余年来,这一行业承继不衰,许多匠人都掌握有精湛的技艺;从而使得山西琉璃不仅工艺精、质量高,而且造型美、色泽艳。随着进入现代社会,琉璃需求日渐减少,山西琉璃业也随之凋敝,目前已是国家级非遗,亟需保护。
19.梨枣
梨枣又名大铃枣、脆枣,原产于山西运城,目前已推广到了全国各地。果实多数似梨形或近圆形,个头大,果肉厚,质地酥脆,多汁,味极甜,是枣树中稀有的鲜食品种。
20.永济芦笋
芦笋又名石刁柏,嫩茎是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高档蔬菜。1986年,永济市率先从欧洲引种芦笋获得成功,经过多年推广普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永济市地处黄河、涑水河、弯弯河形成的河谷平原,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为芦笋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造就了永济芦笋色白、皮薄、香脆和肉质细腻的优异品质。
21.泡泡糕
泡泡糕是山西侯马、临汾、芮城等地的一种传统风味食品。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制成。因在油炸时,糕表面会鼓起许多泡泡,人们便依它的外观,给它取名泡泡糕。
22.屯屯枣
屯屯枣,也称圆枣,产于山西芮城县。其果实大而短,呈短圆柱形,成熟后呈浅红色,肉厚核小,肉质疏松,汁液含量低,非常适合干制。
23.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闻喜县的传统名点。笼统说,闻喜花馍就是馒头,只不过这馒头被闻喜人做出了百变的花样,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虽说本质上是馒头,但是想被称为花馍,却需经过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九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其繁复程度可想而知。
24.新绛云雕漆器
云雕工艺始于唐朝,明朝时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主要供宫廷使用,民间极为少见。清朝末年,皇室衰败,战乱频发,宫廷艺人纷纷流落民间。当时的绛州工商业兴盛,许多艺人汇聚于此,重操旧业,从而使云雕漆器在绛州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新绛云雕漆器有家具、礼品、文房四宝等多个系列,上千种产品。
25.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山西新绛县民间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其以花敲干打著称,这种鼓乐的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有击鼓边、敲鼓边、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碰鼓架、单槌滚、双槌擂等十几种技法,演奏起来气势恢宏磅礴,声韵粗犷豪放,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
26.贯馅糖
贯馅糖又称灌馅糖,是山西介休市的特色糖点,也是介休八珍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用大麦芽和小米熬制而成的糖稀,再配以绵白糖、核桃仁、蜂蜜、桂花、青红丝做的馅料,成品皮儿薄、馅儿香、气味芬芳,是入冬后的上佳点心。因糖稀天热易化,贯馅糖一般只在冬天制作,与北方各地流行的灶糖有些类似。
27.灵石骨累
灵石骨累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地方小吃,其用料范围及其广泛,过去多用红面、杂面、玉米面等粗粉制成,如今大都用白面或少兑一点玉米面的米面制作。其他材料则菜、肉皆可,因此骨累又分为菜骨累和肉骨累。菜骨累可以用槐花、榆钱、苜蓿等野菜,也可以用萝卜、豆角、白菜等常见蔬菜,制作时将它们切碎或擦碎,与面粉充分搅拌,上笼蒸熟即可。肉骨累则繁复一些。
28.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但在清朝时已是山西名产。其制作工艺非常独特,从选牛到成品牛肉,被概括为五个字:相、屠、腌、卤、修。细释即为:相必健,肉牛必须健硕;屠必静,宰杀娴熟、迅速,筋肉相连;腌必足,腌制要精细、充分;卤必精,老汤煮肉,且要掌握好文武火候;修必正,去糟取精,对熟肉要精心精细的休整才能出售。
29.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以手掌推光和描金技艺著称。制作时需经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五道工序,尤其是漆工工序可以说异常繁复,一般需要上五至八道漆,而且每一道都需打磨推擦,最后一遍则需要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然后再描绘、镶嵌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人物故事等图案。成品古朴雅致,手感细腻润滑,且环保无毒、耐热防潮。产品种类也异常丰富,既有箱、柜、几、案等适用家具,也有屏风、漆画等陈设装饰品。
30.纱阁戏人
纱阁戏人俗称纱阁人人,又简称纱阁,因最初常放置于有碧纱罩遮的阁内,故名。它是流传在山西平遥的一种集雕塑、纸扎、戏剧、造型、色彩、舞美为一身的工艺美术珍品。纱阁戏人所表现的内容,多取材于当地老百姓熟知和喜爱的晋剧、京剧、昆曲舞台上的传统剧目,一阁一戏,一戏一场,犹如一个小舞台,将生动的戏剧人物和场景浓缩于方寸木阁之中。
31.祁县酥梨
酥梨原产于安徽砀山,是非常古老地方梨种。因适应性非常广,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栽培,祁县酥梨便是其中一种。祁县酥梨主要分布在祁县东南部海拔800-1200米的丘陵半山区,因受光条件独特,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等原因,使得祁县酥梨不仅果形端正漂亮,而且汁水多、糖分高,口感香甜酥脆。
32.太谷壶瓶枣
壶瓶枣下大上小,中腰稍细,形似一只红釉瓶,因此得名“壶瓶枣”。其原产于山西太谷县美庄村,以前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至改革开放后才得到了长足发展。壶瓶枣成熟后呈深红色,皮薄、肉厚、质脆,可鲜食,也可制成干枣、枣酒,与其他枣相比,它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
33.太谷饼
太谷饼是面制炉烤的实心饼,始于清朝,因产于太谷县而得名,是山西省传统名吃。由白面、白糖、胡麻油、芝麻、蛋清等原料制成,饼呈面糊自然漫流的圆形,烤熟后表皮呈茶黄色,吃起来酥而不碎、甜而不腻,且耐储存,不易变质,既可作茶点,又可作旅行干粮。
34.太谷龟龄集
龟龄集原是方士邵之节和陶仲文为明朝嘉靖皇帝炼制的补药。当时陶仲文有一个山西太谷籍的义子,具体负责龟龄集的炼制,后来他告老还乡,将龟龄集处方带回,自家升炼服用,并馈赠亲友。随着时间推移,龟龄集处方传入广盛药店,后来便渐渐成了山西太谷的独特方剂,作为商品开始广泛流通。直至今天,龟龄集依然是太谷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成药品。
35.潞绣
潞绣是古潞州山西长治特产,历史上仅靠民间手工制作,并未形成规模,因此与其他著名绣品相比缺乏知名度与影响力,但这并不影响潞绣的精美。它在工艺上保持了传统的绣法,并将包梗绣、贴布绣、镂空绣等多种绣法结合了起来,平针、回针、套针等针法互补,多变而细腻。绣品整体呈现出色彩艳丽、雅俗共赏的特点。
36.擦面
擦面又名擦圪蚪,是山西民间非常传统的一道面食。制作也非常简单,就是将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的擦子上,擦入滚沸的开水锅中煮熟,然后配上各种浇头(臊子)食用。擦面因为短小,易咀嚼、好消化,所以非常适合老人或体弱者食用。
37.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属于山西民间画类工艺品。其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主要产品有座屏、中堂、条屏等,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38.上党腊驴肉
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其起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因风味独特,久负盛名。制作腊驴肉的原料为驴、马、骡的鲜肉,尤以驴肉为最佳。制作时将驴肉按部位分割为1-2千克的肉块,用清水浸泡12小时,放入80℃左右清水锅,配以各种调料滚煮3-4小时,出锅晾凉后,再放入盛满老汤的砂锅,上压小石块,慢火炖煮12小时,才可以上市销售,其工艺繁琐程度可见一斑。
39.阳城蚕茧
阳城县古称获泽,是著名的蚕桑之乡,栽桑养蚕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的传统产业。阳城蚕茧则以茧大、粒匀、色泽好、茧层匀等优点闻名全国。用阳城蚕茧所缫的桑蚕丝,质地柔软,光润洁白,是丝织行业最优质的原料。
40.肉罐肉
肉罐肉是阳城最著名的一道地方特色菜品。肉罐肉之所以诱人,其最坚实的后盾则是阳城肉罐。肉罐看似粗瓷,内壁却施以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用它炖煮、焖肉,方便好看,更重要的是用它做出的肉软烂喷香、风味独特,深受食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