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绣
潮绣属于粤绣的一种,唐朝时发源于今潮汕地区,明清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开始在国内其他地区及东南亚一带流行。按刺绣工艺其可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四大类,及二百余种不同的针法。广泛应用于剧服、道具、庙宇装饰等物品的绣制,成品具有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纹理清晰、金银线镶、托地垫高、色彩浓艳、装饰性强的特点。
潮州工夫茶是广东潮州、揭阳、汕头、汕尾等城市特有的传统饮茶习俗,是潮汕茶文化和潮州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夫”一词在潮州话中是做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讲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所以说喝潮州工夫茶就像用时间打磨精致的生活一样,不仅精心、精致,而且充满了仪式感。
3.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是潮州市潮安区特产,因产于凤凰山而得名,属于半发酵乌龙茶。其起源与南宋末年,至清末,茶农为提高茶叶品质,通过观察鉴定,实行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的方法,将优异单株分离培植,并冠以树名,故名凤凰单丛。其成品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具独特的山韵。
4.潮汕贡菜
潮汕贡菜是一种酱菜,制作时将大芥菜切成丝或条,稍晒干,加入食盐、姜末、少许白砂糖、适量白酒经腌制而成,味香醇、酥脆可口。至于“贡菜”之名的来历,一说因其制作讲究,味道独特,风味殊佳,可作“贡品”;二说因“贡”是潮汕的一种腌制方法,如贡腐、贡豉等。
5.橄榄菜
橄榄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风味小菜,属粤菜系中的潮州菜。其主要原料就是芥菜叶、橄榄果,将二者处理完后放入锅中,再加入食用油、酱油、盐等佐料熬煮而成。成品橄榄菜具有“清、鲜、爽、嫩、滑”的特点,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6.大吴泥塑
大吴泥塑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其起源于南宋,盛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制作时采用了雕、塑、捏、贴、刻、印、彩等多种技法,作品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及人物头像为主,工艺巧夺天工,造型生动逼真。
7.老婆饼
老婆饼是以糖冬瓜、小麦粉、糕粉、饴糖、芝麻等食材为主要原料,而制成的一种广东潮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也是广东潮式月饼中用料最少、做工最简且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饼类。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源自朱元璋的妻子,另一说源自潮州点心师傅的老婆,皆因二位制作的点心好吃,而将以此工艺制作的点心称为老婆饼。
8.潮阳姜薯
潮阳姜薯是汕头市潮阳区特产。从植物形态上来看,潮阳姜薯与山药极为相似,块茎去皮后都呈乳白色,且富含粘液质,也都属于薯蓣科植物,但潮阳姜薯的产量非常稀少,而且在食用时具有独特的香味,这些特点也正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9.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最具代表性。关于它的起源并没有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它是由迁入潮汕地区的中原移民带来的。其表现内容大都是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这类的祥瑞题材,应用场合则多为游神赛会、元宵关灯、婚俗喜庆这样的节庆活动。
10.潮阳英歌
潮阳英歌是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其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表演时舞者从脸谱到服饰,都按梁山泊好汉形象化妆,双手执木棒相互击打,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具有阳刚恢宏、豪放遒劲的气势,因此其又被誉为“中国男子汉典型舞蹈”。
11.乌酥杨梅
乌酥杨梅属乌梅类中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潮阳西胪内輋村及内八乡岩前村周边山区,相传为清朝年间当地村民由一株野生杨梅经选育后嫁接繁殖而成。其果实具有核小而酥,肉厚结实,酸甜可口的特点。因含水量低,所以极易储存运输。
12.南澳牡蛎
南澳牡蛎是南澳县于1984年从青岛引进的太平洋牡蛎品种。目前,已在南澳主岛及附近35个小岛屿上广泛养殖,南澳独特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饵料资源,使这些来自北方的牡蛎成长为具有南澳特色的优质牡蛎品种。成品牡蛎具有肉质饱满,无寄生虫,口感鲜美、细嫩,多吃不腻的特点。
13.金玉三捻橄榄
金玉三捻橄榄是汕头市金灶镇特产,其种植历史始于明成化年间。至今,在当地仍然完整保留着三捻橄榄古树群。三捻橄榄果纵向呈三个棱面状,因此称其为“三棱橄榄”应该更加形象科学,但在潮汕话中“三捻”与“三棱”是同一含义,且叫法更为顺口,大家也就习惯上叫三捻橄榄。其成熟果实具有果色金黄、肉质爽脆、口感甘甜,嚼后满口流香、回味良久的特点。
14.惠来荔枝
惠来荔枝别名丹荔、丽枝,是广东惠来县特产。因其果肉晶莹剔透如白玉,果形如旧时小姐的荷包袋,又俗称“玉荷包”。在当地又拥有乌叶、怀枝、糯米糍、妃子笑、白蜡、桂味等多个品种,其中尤以乌叶荔枝最负盛名。
15.油焗麻鱼
油焗麻鱼是海陆丰的一道特色菜品。在海陆丰当地,人们将鳗鱼俗称为麻鱼,所以这油焗麻鱼其实就是油焗鳗鱼。制作时将稻谷香里的鳗鱼切好,用盐腌制,然后加入姜丝与油上锅焗制。鳗鱼经油焗后,自身的脂肪被吊出,并渗入鱼肉中,从而使整道菜充满了鱼油的香味,鱼肉则依然保持着鲜嫩的口感。
16.滚地金龙
滚地金龙是汕尾当地的一种民间舞蹈,且属于龙舞的一种,多在节庆场合进行表演。其表演方式与舞狮有些类似,一般由二人钻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过程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抻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且在表演中会模仿龙的各种神态动作,再伴以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可谓精彩万分。
17.正字戏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是广东陆丰市的地方传统戏剧,也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其形成于明朝初年,共有2600多个剧目,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表演风格古朴,气魄宏大。代表性剧目有四大喜戏、四大苦戏和四大弓马戏。
18.咸茶
咸茶盛行于汕尾市及湘桂部分地区,是过去招待客人时,既隆重而又经济的方式之一。制作时将茶叶放进牙钵,然后用擂槌来回搅拌捣碎,接着将熟花生米、芝麻、薄荷叶等陆续投入牙钵擂成浆糊状,放进适量的食盐,冲入开水即成。因为用擂槌擂捣而成,所以也被称为擂茶。其滋味格外浓郁、绵长,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19.坂田永胜堂麒麟舞
坂田永胜堂麒麟舞是深圳市的传统舞蹈,产生并流传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坂田村。主要是通过舞动麒麟头,模仿猫、虎等动物摇头、摆尾、嬉戏、玩耍的动作和情景,并融合武术的一些基本步伐,以及伏、卧、弯、腾、跃、跳等动作来表演,以此为观众传递麒麟送福、吉祥喜庆之意。
20.莞香
莞香是东莞市特产,是以莞香树为载体而生成的一种含油脂的固态结晶体,属于沉香中的珍品,早在唐朝时已作为贡品进贡朝廷。明朝时,莞香的种植、加工、贸易逐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业,并通过今天位于香港的码头出口到东南亚及阿拉伯地区。今天鼎鼎大名的香港也正是因莞香而有了这样美好的一个名字。
21.东莞木鱼歌
东莞木鱼歌是由广州木鱼歌演变衍生而成的方言歌,在东莞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其起源于南朝萧梁时期,后在民间广泛流传。表演时,演唱者靠敲击一段刳空的硬质木头(即木鱼)来掌握节拍。唱词基本是七字句,通俗易懂。内容则多为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也有部分佛教故事。
22.东莞千角灯
东莞千角灯属于花灯的一种,是东莞市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其整体造型为宋代八角宫灯的样子,灯身则由众多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而且融汇了书画、剪纸、刺绣等多种民间手工艺术。制作时,并无图纸,也没有参考样本,全靠师傅口传心授。但其精湛的工艺却非普通花灯所能匹及。
23.糖不甩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点。其做法非常简单,就是将糯米粉添水揉搓成粉丸,随后用片糖加水在锅中调制成糖浆,慢慢加入糯米丸煮熟,最后撒上花生碎、煎蛋丝即成。口感酥滑香甜,且醒胃不腻,老少皆宜。
24.广州玉雕
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选材上多用翠玉,雕件则主要有首饰品和摆设品两类。其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在雕琢时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因此显得更加精美。其中玉球摆件最有特色,它可以被镂空成十几层,大球套小球,自由转动,再饰以各种花鸟虫鱼,可谓精美绝伦。
25.老火靓汤
老火靓汤又称广府汤,其并非特指某一道菜品,说它是广府人的一种传统饮食习惯或许更贴切一些。由于湿热的气候环境,千百年来广府人煲出了种类庞杂的汤品,用于祛除湿热、滋补身体。煲汤的食材涵盖了肉、蛋、海鲜、蔬菜、干果、粮食、药材等几乎可食用的所有门类,味道也是咸、甜、酸、辣五花八门。
26.脆皮烧鹅
脆皮烧鹅是广州非常知名的一道传统菜品,在广州街头的各大烧卤店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其一般选用黑棕鹅为坯料,可用糖浆、五香盐、酸梅酱进行上腔,最终可以形成这样三种不同的口味。新鲜出炉的烧鹅一般具有色泽金红、皮脆肉嫩、味香可口的特点。
27.广州彩瓷
广州彩瓷是广州织金彩瓷的简称,其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制作时,先在各种白胎瓷器上手工织上金线,再用填、染、洗、描、堆、刻、刷等其他彩绘技法,绘制出优美的花纹图案,然后用低温焙烧而成。其图案主要有人物、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
28.香云纱
香云纱俗称茛绸、云纱,是一种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织物涂层,再用珠三角地区特有的含矿河涌塘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一种昂贵的纱绸制品,也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由于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所以最初叫“响云纱”,后来人们以富有诗意的谐音“香云纱”称之。其主要出产于佛山市顺德区。
29.石湾公仔
石湾公仔又称石湾艺术陶瓷,是一种传统特色陶瓷工艺品,因出产于佛山石湾镇而得名。其品种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造型、园林陶艺及微塑五大类,历经千百年的传承和锤炼,形成了浑厚、粗犷、质朴、率真的艺术风格。尤其在人物的塑造上,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人体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艺术效果。
30.石湾玉冰烧酒
石湾玉冰烧酒是我国“豉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产品,其酿制技艺由清代翰林学士陈如岳于光绪二十一年始创。酿造时在原来米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缸埕陈酿、肥肉酝浸”的工序,从而使酒液更加清澈,且具有浓郁的豉香味,入口醇和细腻、绵甜柔和。
31.佛山木版年画
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年画,可以说是岭南汉族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鼎盛时期,年画店铺作坊多逾200家,从业者数千人,单门神就日产11000多对,成为佛山重要的手工行业。今天的佛山木版年画,已仅剩冯氏世家一家。其工艺与杨柳青年画类似,先用木版印刷线稿,再用画笔精心填色而成。
32.顺德菜
顺德菜属粤菜中的广府菜系,其以丰富多样的制作物料著称,以博取众长的烹饪技艺见长,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特色菜品有炒水蛇、烘禾虫、焖大鳝、均安蒸猪等,另外还有伦教糕、均安煎鱼饼、大良炒牛奶等多种特色小吃。
33.姜撞奶·双皮奶
姜撞奶和双皮奶都是珠三角地区特色的传统甜点。其中姜撞奶是以姜汁和水牛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口感滑嫩,且在甜香的奶味中又含有缕缕姜的辛辣,风味非常独特。双皮奶是以水牛奶和蛋清等为原料制作而成,其核心特点就是,通过牛奶的两次熬煮、冷却,从而结成两层奶皮,食用时细腻柔滑,既有奶香,又有蛋味,且甜而不腻。
34.脆肉鲩
脆肉鲩原产于中山市长江水库,其在生物学意义上属于草鱼,但是通过当地特定的养殖方式,使其与普通草鱼相比具有了肉质结实、清爽、脆口的特点。这也使得它在烹调制作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诸如切片后蒸、炒、炖及下火锅均可,而且各具风味。
35.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起源于清光绪年间,是由黄圃民间小食作坊主人王联盛利用当地原料,加上独特的手工技艺制作而成。其成品具有色泽鲜红明亮,肥肉精莹剔透的特点。食用时甘香酥软,肥肉不腻,瘦肉爽脆,咸中带甜,清香醇厚,是广式腊味的典型代表。
36.咸水歌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是流行于中山市的一种民间音乐。其主要类别包括长短句咸水歌、高棠歌、大缯歌、姑妹歌和叹家姐等,多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展开,具有即兴表演的特点。主要代表作品有《对花》《姑妹歌》《海底珍珠容易》等。
37.小榄菊花会
位于珠三角的小榄人善作盆菊,技艺精湛。历史上每逢菊花盛开时,各家族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称为“菊试”,后来渐渐发展为菊花会。会期数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可谓异彩纷呈。如今的小榄更是因菊花而被称为“菊城”。
38.禾虫
禾虫是中山当地一种季节性很强的虫类食材,一般在每年农历三、四月和八、九月的初一、十五大潮时才能捕获。其形似蚯蚓,虫身丰腴,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当地人视其为上等美味,可以做出如生炒禾虫、禾虫煲莲藕、禾虫煲眉豆、瓦钵炖禾虫等多种菜品。
39.斗门水上婚嫁
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融汇了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的元素,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歌友等几个环节上,以船为交通工具,以咸水歌来贯穿婚嫁活动的全过程。
40.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又名冈州红皮,是以新会柑为原料,经过开皮、翻皮、干皮、陈化等工序制作而成。专门种柑取皮在新会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朝至民国时已作为新会特产大量销往全国各地。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存期不足三年的称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称为陈皮,其按规格质量可分为头红、极红、苏红、二红、拣红、青皮六种,按采收时期又可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三种。
41.白沙茅龙笔
白沙茅龙笔为明朝著名书法家陈白沙所始创,为江门特产。其以新会圭峰山特产茅草为材料制作而成,具有软硬适中、吸墨性好、富于弹性、书写流畅、坚韧耐用的特点。因为笔头没有笔锋,挥写时笔划中留有空隙,会形成独有的“飞白”效果。
42.恩平簕菜
簕菜别名榄树菜、白簕花,学名三加皮、三叶五加,原为生长在山坡、沟谷林边和灌木丛中的一种野菜。每逢清明前后,恩平人都会在山野中采来做菜或煲汤。后来经过驯化,恩平人将其作为一种蔬菜进行种植,并批量进入市场销售。
43.阳江豆豉(姜豉)
阳江豆豉是以当地所产的优质黑豆为原料,历经浸泡、蒸煮、制曲、发酵、阳光晒干等20余道繁复工序,耗时40多天精制而成。其具有色泽乌黑油润、豉肉松化、豉味浓香的特点,是一味蒸炖菜品的上好调味品。姜豉则是在豆豉的基础上添加生姜腌制而成。
44.阳江黄鬃鹅
据史载,大约在明朝时,阳江已开始驯养黄鬃鹅,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头顶至颈背有一条棕黄色的羽毛带,形似马鬃而得名。作为肉用家禽则具有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味美的特点。
45.叶贴
叶贴又叫米粿、印粄,是茂名阳江地区和潮汕地区的一种特色小吃。制作时将成型的带馅糯米饼贴在准备好的树菠萝叶上,然后上笼蒸熟即成。它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糯米饼粘在蒸笼上且食用时还不粘手;二是树菠萝叶本身具有解毒消肿的药用作用,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药用功效。
46.程村蚝
程村蚝是广东阳西县特产,因产于程村镇管辖下的濠山、根竹山、红木山等村落而得名。其具有生长快、体型大、肉质淳厚、无污染、味道鲜美的特点。除了鲜食,它还被制成耗豉、蚝油、蚝味生抽等多种制品,销往国内各地。
47.化橘红
早在南宋时期,化州就已开始种植橘红,明清更是风靡全国,成为朝庭贡品。作为一味道地中药材,其具有散寒燥湿、利气消疾、止咳、健脾消食等功效,有“南方人参”之称。别的地方也有橘红出产,为什么唯有化橘红备受青睐,核心原因在于化州独特的土壤条件,决定了化橘红的品质和功效都优于其他橘红。
48.水东芥菜
水东芥菜也叫彭村芥菜,是广东电白县特产。因特殊的品种和地理气候条件,使其具有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的特点,且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同时,还因产量极小,所以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属于高档蔬菜。
49.白糖罂荔枝
白糖罂荔枝又名蜂糖罂、中华红,主要产于茂名市的高州、电白等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属于荔枝中的早熟品种。其成熟果实具有果肉爽脆、味清甜的特点。
50.吴川月饼
吴川月饼的制作始于南宋时期,其在用料和造型上都非常讲究。成品月饼不仅图案精致、花纹玲珑浮凸,而且饼皮柔软、皮薄馅厚,食用时香酥爽口、甜度适中。品种则有伍仁、豆沙、莲蓉、冰皮、水果、海味、无糖等40余种。
51.流沙南珠
流沙南珠是广东雷州特产,当地因三面临海,海岸滩涂广阔,且盐度适中、风浪小、饵料丰富,非常适合珍珠养殖。早在秦朝时就已有珠民开始采捕珍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开始规模化养殖,所产珍珠具有浑圆凝重、晶莹光润的特点。
52.湛江剑麻
湛江剑麻是我国独具特色优势的工业原料,而且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剑麻种植面积和纤维产量长期位居我国首位,因此素有“中国剑麻之乡”和“亚洲剑麻王国”之称。剑麻纤维具有纤维较长、质地坚韧、富于弹性、拉力强、抗撕裂、耐磨、耐腐蚀、耐低温、吸湿放湿快等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渔业、航海、工矿、运输、油田等行业。
53.合浦南珠
在二十世纪之前,合浦所产南珠一直都是皇家贡品,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货品。早在《后汉书》中就有“珠还合浦”的记载,可见当时采珠业已是合浦非常重要的产业。及至明朝,合浦采珠业进入了巅峰时期,同时也盛极而衰,随之进入了衰退期。新中国成立后,海水珍珠养殖技术的突破,使得合浦南珠结束了以往天然采集的历史,从而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54.北海沙虫
沙虫学名方格星虫,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体长约10-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是一种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的生物,生存环境一旦污染,则不能成活,因此有“环境标志生物”之称。1985年的海岸调查表明,广西是我国沙虫的主要产地,北海又是广西的主要产地。它既可以鲜食,还可以做成沙虫干食用。
55.钦州海鸭蛋
钦州因地势平坦,海岸滩涂广阔,鱼、虾、蟹、蚝、螺等饵料丰富,沿海渔民便依托这一自然优势大量饲养海鸭,为此也成就了钦州海鸭蛋这一土产。其与内陆鸭蛋相比,具有个大黄大、蛋壳坚厚、蛋清浓稠、无腥味且有天然香味的特点。
56.坭兴陶
坭兴陶是广西钦州市特产,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陶土为原料,将东泥封闭存放,西泥取回后经过四至六个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达到风化状态,再经过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制成陶器坯料。素有“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的品质特点,“骨肉”相互支撑,再经坭兴陶烧制技艺烧制始成。
57.广西肉桂
广西是我国肉桂的核心产区,早在秦汉时已开始了肉桂的人工种植。目前,其种植面积占到了全国的50%以上。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其形成了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的特点。
58.防城金花茶
全世界95%以上的野生金花茶生长在广西防城港,金花茶还被防城港市定为“市花”。因此,防城港也就成了金花茶最早的发源地。金花茶也是山茶花中唯一具有黄色花的类群,花和叶皆可制茶,其成品茶不仅具有金黄高贵的形态,而且还具有味浓耐泡、鲜爽回甘的特点。
59.京族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其主要流行于京族聚居的京族三岛,虽说流行范围有限,却也有时间差异,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节期一般为三天,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周围各族群众亦来欢庆。